“我希望能夠把我的眼角膜免費捐獻給急需要治病卻沒有能力負擔醫(yī)藥費的人”。這是肖阿玲的話,這個她堅強而執(zhí)著的女人,雖身患絕癥卻依然以積極的態(tài)度樂觀活著。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時間里,肖阿玲依然想的是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人。
照片中的她已是處在癌癥晚期,虛弱的她已經(jīng)完全沒有氣力起身,說話的聲音也十分微弱,但她依然有著堅持----捐獻眼角膜,幫助他人實現(xiàn)光明。
一生波折善心不變
肖阿玲,今年40歲,岳陽華容人。她的一生充滿了波折,40歲卻煢煢孑立。 “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但是分開了。” 前幾年,阿玲尚在江蘇無錫打工時就常常趁著休息,去醫(yī)院做義工。帶小孩子玩,或者給別人買些吃的,送些錢用“那些都是可憐人,順手幫一把而已”。說起這些助人的事情,肖阿玲十分淡然。
2009年,肖阿玲家中突遭不幸,父親中風、母親遭遇車禍去世。無錫打工的肖阿玲趕到家時,瞬間感覺天都塌下來了。“媽媽突然離開,對我的打擊特別大。”說到母親,肖阿玲幾次雙眼泛淚。母親的離去,讓肖阿玲很是消沉。直到2010年9月,因身體不適,她抽空去醫(yī)院檢查后,卻得到了一個難以置信的確診結(jié)果:宮頸癌晚期。“那個時候,我好想跟媽媽一起離去,連自殺的想法都有過。”肖阿玲說,得知病情后,她并沒有告訴任何人,當時姐姐家的負擔也很重,直到12月份,癌細胞擴散,雙腳開始浮腫,連走路都有困難時,她才告訴姐姐這個消息。
無私大愛延續(xù)光明
從確診到如今,2年的時間里,不斷的化療讓肖阿玲消瘦如枯骨,可吃盡了苦頭的她卻沒能驅(qū)走病魔,身體每況愈下。不久前,她感覺自己已經(jīng)時日無多了,就在這個非常的時刻里,她竟然想到要捐獻眼角膜。在聯(lián)系上愛爾眼庫后,肖阿玲在病床上掙扎著表現(xiàn)出強烈的捐獻意愿,她說 “我現(xiàn)在也沒什么留戀的了,空空如也,但想到很多好心人幫助過我就覺得要回饋些什么。”阿玲說,在醫(yī)院的是時間里周全意主任、于惠芝醫(yī)生、護士劉利燕等人,整天對她的悉心呵護,她就想做些什么,來回報好人、回報社會。
“捐獻眼角膜,幫助那些最需要的人”成了阿玲最后的心愿。“對我來說,眼角膜只是一個小小的零件,但對別人來說就意味著光明。”
姐妹同心簽署愛爾眼庫志愿書
“眼角膜捐獻后,會影響我妹妹的容貌嗎?”在簽訂愛爾眼庫角膜捐獻自愿書之前,姐姐肖異芬有點不安的問愛爾眼庫的工作人員。“您可以放心,眼角膜取下來之后,會給捐獻者安上義眼片,因此眼睛看起來沒什么變化。”愛爾眼庫工作人員的話,打消了肖異芬的顧慮,肖阿玲一顆愛美的心也定了下來。
原來肖阿玲一直很愛漂亮,即使做化療的時候也從不隨便穿著,一定要把自己得漂漂亮亮的。肖利芬在談到妹妹時,眼淚不住的涌了出來,她說在醫(yī)院醫(yī)生和護士們看到妹妹都以為她才二十多歲。
妹妹病后,肖利芬就主動擔當了妹妹的貼身專職保姆。由于癌細胞擴散,妹妹更是全身僵硬,完全失去了知覺?稍谶@樣的情況下,姐姐依然悉心照顧妹妹吃、喝、拉、撒、睡,十分周全。
記者了解到,肖阿玲和姐姐肖異芬,童年并沒有一起度過。肖異芬還只有一歲多的時候,就被帶到鄉(xiāng)下爺爺奶奶家撫養(yǎng)。長大后,兩人又忙于各自生活和工作,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姐妹之情在阿玲和異芬的身上體現(xiàn)得并不明顯。阿玲甚至覺得,兩姐妹還沒有玩得好的朋友之間,那么親密。
“可自從媽媽走后,姐姐就像媽媽一樣。”肖阿玲再度落淚,而這一次,她卻無以為報。“這是我妹妹生前的最后一個愿望,我們一定要幫她完成,等她過世后,她的眼角膜會讓更多的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看到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我們也會感覺妹妹還活著。”望著病床上孱弱的妹妹,肖阿玲的姐姐肖利芬眼淚不受控制的流。她告訴記者,自己和家人一直很開明,支持妹妹捐獻眼角膜的想法。在代替妹妹填寫完角膜捐獻志愿書后,肖異芬給自己也填了一份。肖異芬說,她們希望讓更多的人來了解眼角膜捐獻的情況,讓更多還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看到光明。
后記:2012年3月31日上午11點,肖阿玲帶著對家人的不舍和對生命的眷念,靜靜地離開人世。隨后,愛爾眼庫工作人員趕到醫(yī)院,為她實現(xiàn)了捐獻角膜的心愿。幾天后,這位善良大姐的光明,在兩位角膜盲癥患者眼中重新點燃,讓他們看到了更美好的世界。